时评:不让“出成果”成为科研羁绊

例如,为减少运输损坏率,装袋打包的工人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今年4月,蔡辉带领38位协会会员赴广西参加第五届广西柑橘大会。除此之外,龙橙还聘请了大批周边地区的农工,一股柑桔种植热迅速掀起扩散,几年间累计带动了近万亩的种植规模,切实为农户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

时评:不让“出成果”成为科研羁绊

蔡辉表示,新平橙的名气上升后,有许多农户跟风种植,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科学管理,不少人最后亏损严重。蔡辉的老家在滇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生活艰苦,靠着全家人辛勤种植温州蜜桔,才得以供他完成中专学业。但蔡辉深知,要把柑桔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把企业打造成集专业种植、产品分拣加工以及营销功能的综合平台,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经营成本。品质日益提升,产量逐年稳定。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龙橙开设了一个可容纳100人的柑桔田间课堂,并在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定期委托专家对企业和农户进行培训,包括种植、修剪、包装等农事操作。

坐落于新平县哀牢山上的龙橙果业。新平柑桔产业发展协会会长、龙橙果业总经理蔡辉就是一个典型探路者和领头人。位于朱村街的广东丝苗米全产业链示范区水稻育秧工厂 要推动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提高丝苗米产量、品质,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产业附加值,帮助村集体和农民增产增收,还需要市场化机制实现丝苗米种业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

【记者】陈静 【通讯员】刘玉娴 汤芷欣 谢锡权陈剑婷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冼伟锋。早稻的成熟时期,连片的稻谷金光灿灿的,有时村民和农户经过,看到这些饱满的谷粒,不少人都会忍不住打听种植的品种。由增科新选丝苗1号加工成的大米 薪火相传 增城丝苗米种业传承 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查阅历史文献证实:体小有香味的丝苗型优质稻种如鼠牙粘等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之前已在增城大量种植,200年前丝苗米已出现于《增城县志》。清代《广州府志》载:优质稻米多出增城。

新中国成立前,地主收租只收丝苗。增科新选丝苗1号 目前,增城有多个丝苗品种保存在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如增城丝苗、高脚丝苗等26个增城地方种。

时评:不让“出成果”成为科研羁绊

丝苗米作为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市增城区特优籼稻品种,在清嘉庆年间已享米中碧玉饭中佳品盛名。增城农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刘成枝表示。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位于增城区朱村街道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增城丝苗米产业文化展览馆 脱颖而出 增科新选丝苗1号 国家优质稻的评价标准有四个,分别是外观、加工、营养和‘食味,其中‘食味是最关键的,也是增科新选丝苗1号最大的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今年3月,增城农科所公开遴选授权给广州增城区优质米生产基地有限公司、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增城区荔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使用。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 1980年,为恢复和发展增城丝苗种植,增城政府高度重视品质优异增城丝苗的育种工作。20世纪70年代,由于出口贸易挣取外汇的需要,100市斤增城丝苗米谷按180市斤普通稻谷计算,主销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家。作为都市农业重点发展区域,增城把种业振兴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推进丝苗米种业振兴。

继2021年出台种业二十条增强增城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以来,今年9月13日,增城区府办印发《增城丝苗米区域品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通过培优壮大增城丝苗米当家品种、筹建增城丝苗米种业创新智库、加强增城丝苗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持续推动品种培优重振种业 芯片。近几十年来,增城区农业科研人坚守吃好吃米饭初心,将增城丝苗米培育为国家双地标农产品,享誉湾区,研发的新品种——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书写一段米业振兴佳话。

时评:不让“出成果”成为科研羁绊

建立科研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实现科研成果变现。发展丝苗米种业研发创新,有利于增城丝苗米特色产业和丝苗米种业文化历史底蕴得到进一步彰显和体现,有利于提升丝苗米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振兴,推动增城乡村振兴。

2013年起,增城农科所高级农艺师姚建秋等人在水稻晚造中寻找米饭食味品质突出的目标苗头株系,当年收获的种子除用于鉴定品质外,剩余部分于次年单株播种。在增城农科所,保存了巴太早香、巴太香、九七香、黄增丝苗、巴太香占、穗增香、蒙太占、香丝苗A、巴太长香、增油占、长丝苗、巴航早丝苗、巴航丝苗、巴太红香稻、巴太黑香稻等品种。他说当年香港指定要求供应增城出产的丝苗米,由于产量不高且种植面积少,增城全部丝苗米都满足不了香港的需求,因此增城本地也没有丝苗米供应。2015年至2016年,经对该株系产量、米饭品质进行比较,并结合农艺性状筛选,最终在粒型谷色好株系中选出分蘖较强、产量较高、株型较好、抗病性较好等综合性状相对更好的品系,命名为增科新选丝苗1号。随后,其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获评广东省首届稻米产业发展大会十大优质金奖品种、入选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的广东丝苗米认定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丝苗米珍贵种质资源选育而成的增城丝苗新品种,它比以往的增城丝苗品种谷粒更细长、金黄,米粒更幼长,米饭更柔软。对于农业来说,种子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

增城丝苗米再生之父宋东海回忆,当时丝苗水稻是增城一个高秆易倒伏的特优品种,米粒苗条,晶莹洁白,饭味佳,香滑可口,但产量很低,一般亩产150-200公斤,最高亩产量从未达到250公斤。位于增城区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进一步推进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近年来,增城大力开展推广增科新选丝苗米1号试验种植。

我们每年从一千多种材料中,筛选出品质好、口感佳的品种在试验田里试种。攥牢芯片 大力发展丝苗米种业 对于农户来说,种子是保障丰收的根本。

这是继增城荔枝之后,广州市第二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2018年5月举行的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增科新选丝苗1号品鉴食味分高达93.7分。

2017年底,经过小区表证试验,实收产量241公斤每亩。期间涌现出宋东海、张绍春、汤达安、李晋云、姚建秋等一批执着而优秀的增城丝苗传承人,培育出野澳丝苗、香丝苗、矮丝苗、增科新选丝苗1号等新一代增城丝苗品种。随后,在增城区朱村街、派潭镇、小楼镇、荔城街分别进行1至10亩试种,亩产在226.4-255.7公斤,表现出生长整齐、株型和熟色较好、病害发生少等特点。广州增城区新塘粮食管理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汉桥表示,公司基地种植了557亩增科新选丝苗1号,是广东省级增城丝苗米产业园的参与实施单位。

增城建立丝苗米种业创新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政府公益性投入、国有企业准公益性投入与市场后续投入相结合,形成政府补贴(注资)一部分,国企出资一部分,市场投入一部分的投入机制。下一步,增城将加快建设大湾区现代种业产业园、广东丝苗种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围绕种业全产业链,引进一批国内顶级科研院所和领军型种业企业,着力构筑现代种业综合发展平台、丝苗米种业创新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种业推广商业化机制,推动丝苗米种业良性快速发展

多图|粤美乡村的晚风,吹来多少美不胜收 当夜幕落下,灯火升腾,在南粤大地上,灿若繁星的乡村释放耀眼光芒。因此,乡村振兴亟需从当前片面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1.0版本转向强调运营维护的2.0时代。

这个双节假期,跟随《南方农村报》的镜头,与双节云上夜游 共赏灯火乡土摄制组一同走进古村、深入乡土、游船夜河,云游粤村夜色,体验魅力岭南。【整理】樊静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樊静东。

揭阳揭西县塔头村的夜游风情 【乡村振兴】 到开平,闲赏碉楼与大榕树 | 走进乡村看绿美 ⑤ 在过去动荡的岁月里,碉楼是当地居民的避难所与防御工事,也是他们庆祝节日、聚会、居住的重要场所。预计,小犬将以5到10公里的时速向西偏南方向移动,趋向雷州半岛到海南东部海域,强度维持或缓慢减弱。村子变漂亮了,但仍然凋敝落后,农村人口外流趋势没有改变,农村发展的活力仍没有真正激发。据说是番禺区最老的古树。

开平碉楼:从左上至右下,分别为迎龙楼、天禄楼、骏庐、林庐。如今,这些碉楼已成为开平的标志性景点,1800多座碉楼散落在各个村落里,化作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探索。

近几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走进广州番禺,看元朝古树发新枝 | 走进乡村看绿美④ 坐上网约车,到直线距离番禺区政府7公里多处的凌边村探访一棵700多年的古樟树。

凌边村牌坊 【天气服务】 台风联手冷空气 广东沿海持续大风 台风动态:7日11时,台风小犬中心位于湛江偏东方向约53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强台风级),10级大风范围半径60公里,12级大风范围半径30公里如今,这些碉楼已成为开平的标志性景点,1800多座碉楼散落在各个村落里,化作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吸引着游客前来观光、探索。

相关推荐